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J9九游会 > 健身知识 > 健身常识

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

科学健身范文10篇

2024-01-03 18:56:4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科学健身范文10篇[摘要]公务员身体健康的状况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各地的举措与讨论也此起彼伏。本研究采用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质检测方法和统计测量工具,对吉林省500名公务员进行监测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本地区公务员监测数据,发现本地区公务员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等综合体质偏低等现象。应加强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使公务员增强健身意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我国公务员是我国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他们的体质水平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活力和工作效率,他们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价值观念、文化思想等对其他人群具有很强的示范、渗透和辐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吉林省公务员人群的体质健康状况,贯彻和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我们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对吉林省公务员人群进行体质测定,目的是了解公务员人群的体质特点和规律,为吉林省公务员的体质状况、特点和制定健康促进计划。提出了应针对公务员个体之间体质差异,进行针对性个体干预的结论。

  1.研究对象以吉林省公务员体质健康状况为研究对象。抽取吉林省公务员,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松原市、白山市、九台市、桦甸市、延吉市。调查样本500人,其中男样本(男25—59岁)300人,女样本(女25—54岁)200人。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要求,参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书籍,另外,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教育网等相关的网站的检索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网上资料,并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

  通过搜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制定、设计问卷的调查内容,对吉林省公务员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地点、项目和参与的意识等,进行随机的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56份,回收率约为91.2%,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421份,有效率约为92.8%。

  测试指标和方法按《中国成年人测定标准》进行。在体质测试的开始时,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检测、验收均根据中国成年质测定系统要求进行。

  根据测定的所得的原始数据采用T检验等方法统一进行处理,然后运用先进的SPSS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据调查,吉林省公务员中,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为29.5%,女性为24.1%;每周参加1—2次体育活动的公务员,男性为50.1%,女性为50.7%;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体育锻练的公务员,男性仅为20.4%,女性仅为25.2%。在参加锻炼的公务员中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在30min及以上的,男性占43.6%,女性占41.5%。

  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经调查,喜爱的体育项目依次为:健身操舞蹈,跑步,长走,游泳,武术,球类,气功,其他,游泳。不同人群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男性机关公务员比较喜爱运动强度大的球类项目和跑步,比较喜爱健身操、武术、长走;而广大女性则对健身操舞蹈尤为青睐。长走和跑步是经济实用的有氧健身项目,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改善身体形态具有良好作用,受到了多数机关公务员的喜爱。而球类项目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对抗性,能获取一定的刺激,因而深受男性居民的喜爱;健身操则由于其健康、活泼、向上、运动量适中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女性健身者的喜爱。

  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其次是惰性,再次是缺乏场地设施。女性公务员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是因为家务忙,缺少时间。

  吉林省男性公务员平均身高为170.16cm,女性公务员平均身高162.07cm,最大均值均在25—30岁年龄段,最小均值均在55—59岁年龄,随年龄的增长身高逐年下降。20—59岁间男女平均身高分别降低了3.58cm和6.21cm。各年龄段男性的身高均值明显大于同年龄段的女性身高(P0.01)。

  吉林省级男性公务员体重总体上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女性机关公务员体重总体上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某种程度上这跟锻炼缺乏有很大的关系。在29—55岁各年龄段男性机关公务员体重均增长速度高于女性,而且差异比较显著(P0.01)。这跟男女性生理上的差异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男性身高要比女性高,因而体重在通常情况下比女性重。体重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后天的各种变化对体重也有重要的作用,而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我国成年人的肥胖人群呈上升趋势。但是本研究结果却显示黑龙江省级机关男性公务员的体重有所降低。原因可能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更加意识到体育健身对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投身至体育健身当中。

  它与体内脂肪的含量有很大的相关性,是以相对于身高的体重来衡量体重是否超重的常用指标,其公式为体质量(kg)/身高2(m)。WHO也于1990年提出当BMI25时可定义为超重,BMI30时可定义为肥胖,并推荐各国进行研究时使用这一标准。中国人的BMI评价标准是:18.5以下为体重偏低;18.5—22.9为体重正常;23—24.9为超重;25—29.9为轻度肥胖;30以上为严重肥胖。根据测试结果,吉林省男性公务员BMI均值总体上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与其体重的年龄特征总体上一致。所测的29—59岁各年龄段的BMI均值高于24,属于超重范围,50—59岁年龄段达到轻度肥胖水平,BMI指数均为26.6,这可能跟男性机关公务员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将对男性机关公务员的体质产生直接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女性机关公务员BMI指数在30—49岁各个年龄段均在正常范围内,50—54岁年龄段的平均值略微超重。出现上述体重超重等不良现象的可能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单位提供的福利补贴较好;缺乏运动;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缺乏相关的营养、健身的科学知识。

  心率即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是了解心脏和血管健康状况的常用指标;是制定运动处方,评价运动效果、评估身体素质的重要依据。健康的心率在60—100次/分范围内,通常与年龄、性别、体能水平、训练水平、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吉林省公务员在30~34岁年龄段,随着全身机体和心血管机能的全面成熟,平均心率略有下降,维持在68—81次/分。

  正常动脉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压差)为30—50mmHg。安静状态下,收缩压高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高于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对于保证全身各器官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公务员血压统计结果显示,从年龄变化看,虽然部分年龄段有波动,但血压在总体上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女相比,男性的血压略高于女性。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列举发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时,将肥胖、嗜盐、精神持续紧张并列为三大关键原因,且有关研究表明,体重与BMI指数和收缩压舒张压有明显的正相关系。血压偏高与他们的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

  吉林省公务员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可能在于:肺活量作为反映机能的生理指标与体格发育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受身高、体重的影响较大。机关公务员的肺活量均随年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反映出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呼吸肌功能逐渐下降,年龄越大衰退的速度越快。由统计结果可见,女性在50—54岁年龄段的肺活量普遍较低,因此,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要加强呼吸机能的锻炼。男性的肺功能水平好于女性,提示中年人特别是女性应加强有氧锻炼,以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台阶指数的测试结果显示:吉林省级男性公务员与女性公务员相比,女性公务员的台阶指数普遍高于男性,表明女性公务员人群的心血管机能相对较好。而男性公务员,尤其是30—44岁年龄段的公务员的心血管机能相对较差,这可能和他们工作繁忙,运动较少的生活方式有关。据研究,心功能与运动不足、吸烟、喝酒、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生活方式原因有关。

  对吉林省公务员的握力测试结果:男性公务员的握力成绩各年龄段都相对较好,说明其前臂肌肉力量相对较好;而女性公务员在29—39岁年龄段握力成绩比较低,说明该年龄段的女性公务员的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男女性公务员在握力素质上的差异是由男女生理特性决定的。握力除了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外,后天因素对握力有着更大的作用,长期的体育健身可以有效的提高的人们的握力。

  闭眼单脚站立,可以反映的平衡能力,也可评价位置感觉、视觉和本体感觉间的协调能力。黑龙江省级机关公务员的闭眼单脚站立总体上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反映出机关公务员的平衡能力、视觉和本体感觉之间的协调能力随年龄增大而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由统计结果证实女性机关公务员的平衡能力好于男性。

  坐位体前屈是评和关节活动能力的较通用的方法,反映机体最大限度扩大关节运动幅度的能力,是评价机体运动能力重要素质之一。通过柔韧性测试可以了解躯干、腰、髋关节、韧带及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关节活动幅度和能力,良好的柔韧性可以保证肢体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可自如地完成各种动作,提高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意外的情况下,对预防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或减轻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同龄段男性公务员与女性公务员相比,女性的坐位体前屈的成绩要显著高于男性。由此可见,男性公务员的柔韧性相对较差,女性公务员的柔韧性要普遍好于男性。

  可以测定人的视觉动作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它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用于评价受试者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和动作的综合能力。选择反应时统计结果表明,反映出的神经反应速度和灵活性在逐年衰退,神经系统反应能力逐渐衰退,而且年龄越大衰退速度越快。公务员们身体素质的特点是反应敏捷。

  对吉林省公务员人群的体质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吉林省公务员体质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滑趋势,其中,男性各年龄段的合格率分别为100%、94.7%、96.9%、83.4%、79.3%、76.3%、72.4%、60%;女性各年龄段的合格率分别为100%、94.5%、91%、94.7%、83.6%、65.9%、

  1.吉林省公务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比较明确,但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是工作(或家务)忙,没时间、惰性及缺乏锻炼的场地设施。

  2.吉林省公务员身高的最大均值均随年龄的增长身高逐年下降。体重自25岁起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BMI指数男性公务员在25—59年龄段,女性公务员在35—42、50—54年龄段属超重范畴。

  3.吉林省公务员平均肺活量,男女最大均值均在25—30岁年龄段,最小均值均在50—59岁年龄段。随年龄的增长肺活量呈下降趋势,但肺活量总体水平较好。

  1.加大对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的投入。在办公场地设立配套体育设施,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从多方面改善体育锻炼的综合环境。

  2.积极开办健身指导工作,使机关公务员能够进行科学健身。经常有意识的安排适量的有氧运动,努力提高心肺功能有氧运动的强度。

  [1]何惠丽、许浩、邵慧秋:《步行锻炼对江苏省公务员体质的影响》,《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2期。

  [2]卢玉龙、黄华祥、李铠:《2007年龙岩市公务员体质现状调查与研究》,《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3]缪爱琴、盛蕾、邵慧秋、李森、黄晖明、许浩:《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员体质状况调查》,《体育与科学》2008年第6期。

  [4]魏孟田、许凤莲、李敏、邢蕴华、刘昌国:《河北省机关公务员体质及身体锻炼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制订本市社区健身苑(点)建设与管理规划及相关政策,对区县健身苑(点)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督导。

  3.实施健身器材监制,把好器材质量和售后服务关:建立“市健身器材配件服务中心”,确保零配件的长期供应,为区县提供服务。

  1.统一规划本辖区内健身苑(点)的建设,制订社区健身苑(点)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对街道、乡镇的工作进行督导。

  2.建立考评制度,将社区健身苑(点)建设与管理工作列入区、县政府对街道、乡镇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纳入文明小区的测评范围。

  3.建立督导员制度,对本辖区内健身苑(点)实施定期巡视和督导;建立健身器材维修服务队,设立报修电话,做好器材维修服务工作。

  3.安排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本辖区内健身苑(点)的日常管理;建立日常维修队伍,做好器材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2.向社区健身苑(点)提供的各类健身器材具有保质期,附有使用和维护说明书,并向用户提供器材易损部件的备用件和专用修理工具。

  3.严格遵守《质量保证及售后承诺书》实行一年内保修(包换)、终身维修,并保证一年两次维修保养,确保器材正常使用。

  若干年后,器材老化需大批更新,所需费用由市体育局、各区县政府承担。其中,市体育局承担60%,各区县共承担40%(具体按照各区县健身苑、健身点的建设数及其器材配置数确定)。

  在器材生产厂商实行一年保修、长年维修的基础上,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器材维修网。市体育局将在年内成立“市健身器材配件服务中心”,各区县要成立报修或维修中心,街道、乡镇要建立日常维修保养队伍,加强器材维修工作,提高器材完好率。

  现阶段,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必须要从物质文明建设、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同时入手,其中物质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因此,在开展和谐社会构建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社会经济的增长,同时更需要关注、经济、文化和体育的全方位协调发展与进步。而全民健身运动作为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一种展现,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有效开展,对于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要广泛、有效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快我国全民健身的信息化健身步伐,能否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石,进一步夯实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工程,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全民健身计划能否得以顺利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实施,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该文从和谐社会的视角入手,针对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之后,全民健身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开始日渐凸显,特别是随着近些年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点在体育健身领域亦是如此。如今,随便打开一些常用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等等,都能够看到许多与体育健身相关的内容,而在这其中,关于全民健身的内容又占据了非常大的一个比例。以百度搜索“全民健身”为例,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全民健身”之后,可以找到相关结果约24900000个,在这些相关结果中,既有官方网站、又有商业网站、学校网站以及协会网站、个人网页等多种形式,由此可知,互联网已经毋庸置疑的渗透和深入到了大众健身之中,并成为了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信息化健身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了推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而我国很多业界人士和学者也正是因此才越来越重视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开展问题。虽然说,如今随着互联网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国内很多学者也针对全民健身信息化进行过现状研究、需求分析以及建设策略探讨等等诸多的工作,使得我国全民健身信息化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从和谐社会的视角对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分析时,却可以发现,如今在我国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缺乏明确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建设规划;全民健身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数据库的水平较低,缺乏面向公众的、权威的公共数据库,以至于使得全民健身的相关信息很难真正的实现互联和共享;再如,体育社会组织供给体育信息服务的能力不强以及信息的整合力度不够。在“大数据时代”或者说是信息时代,信息不经过整合,就很难体现和发挥出其所具备的真正价值。然而,在我国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信息之间缺乏有效地整合与融合的问题却普遍存在,个人数据、各种健身运动场馆和体育机构的数据之间都是相互割裂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而以上问题均表明,在“大数据时代”要发挥信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积极作用,并以此来推进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就必须要重视符合我国实际的全民健身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必须要重视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通过科学完善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体系,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为了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促进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科学开展,该文结合现阶段我国全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关于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的策略:首先,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是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工作。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从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来开展,能否顺利、有效的开展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我国群众体育组织开展水平提升以及我国体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所以,要真正发挥我国全民健身信息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功能,确保我国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来明确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规划,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来引导健身消费者进行长期的、理性的健身消费,以此来促进全民健身信息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为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进提供坚强的后盾。其次,要重视需求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现阶段我国全民信息化建设工作之所以存在上文所分析的一系列问题,之所以无法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需求分析工作做的不够。虽然说,现阶段国内已经有学者涉及了需求分析方面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需求分析实践中,却普遍存在需求分析不足、不科学甚至是直接缺失的问题。一旦在需求分析的环节出现问题,往往就很难真正地了解和把握广大群众对全民健身信息服务的真实需求,而在没有了解和把握广大群众对全民健身信息服务的真实需求的情况下,就开展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工作,常常就会出现“提供的信息公众不需要,公众需要的信息找不到”的尴尬,实际上,这也正是我国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较为常见和典型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要重视需求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的收集资料和数据,并据此来挖掘公众的体育习惯和喜好,提升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最后,要重视跨领域合作的问题。在开展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体育科学或者是仅仅依靠信息科学都是错误的做法。在一个大数据时代,在一个各种信息互相渗透和融合的时代,要科学有效地开展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同样要重视跨领域合作的问题,通过体育科学、信息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心理学和经济学等诸多领域之间的跨领域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技术运用来确保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

  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是为我国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只有充分把握这一机遇,切实将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起来,才能够确保我国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够确保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

  [1]王定宣,易世君,刘中强,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化:一站式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5,37(4):110-115.

  体育健身市场即为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服务的部门”.是体育产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非实物的形式向社会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的结合。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状看.目前以商品形式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济实体越来越多,一个以体育运动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投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能基本满足消费者不同档次需求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已经形成。

  发展体育健身市场是现阶段中国体育事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进这项工作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由“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创收模式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健身作为体育的本体价值.是体育最重要的经济功能。开发这种经济功能,使健身的效用(使用价值)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促进全民健身市场运作.既是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需要.也是实现体育产业”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发展体育健身市场.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全民健身计划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它能促使全民健身计划按照产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从而使整个计划实施的力度和效度得以提高。

  从健身市场的内涵及现状看我国体育健身市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体育健身娱乐的经营实体。如健康城、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以及各种健身健美俱乐部等。(2)体育健身娱乐技能的培训、辅导和咨询。(3)群众性体育竞赛表演。(4)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运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和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的有偿服务。(5)体育康复: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身体局部组织损伤的病人.提供运动处方.医疗保健及传统体育医疗康复方法,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痊愈.(6)体育健身娱乐的科技开发为提高大众锻炼身体的实效性,趣味性而开展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逐步面向社会.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进入生活领域。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投资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和个人.以及外资开始投资易于盈利的体育经营项目.举办诸如健康城.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以及各种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领域开始出现了.集体.个体、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经济实体.形成了一个向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体育健身市场。

  但是体育健身市场也还处在发展之中.从各种文献资料查询结果看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体育健身市场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区域上的不平衡。沿海沿江的省份在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上远远高于内陆省份;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农村处于空白:(2)主业和副业发展不平衡。体育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主业的经营收入远远低于副业经营收入(3)市场结构和布局不平衡。突出表现在提供高档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营单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而提供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营单位则发展缓慢。另外.目前大多数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都集中在市的商贸中心.而在城乡集合部,尤其是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则缺乏配套的健身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这也使得体育健身市场在布局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

  2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亟待加强。各级体委是各级政府主管体育事业的行政机构.也是体育健身产业行业管理的职能部门。目前各级体委只考虑下属事业单位如何来进行健身产业的经营.而在如何对社会上部门和个人办的体育健身经营活动实施行业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考虑。这一状况有两方面负影响:一是体育部门办的一些体字号的经营活动要到文化部门去登记。并要交纳一定的管理费.限制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阻碍了服务领域的拓宽.二是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是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缺少对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将使我们不能有效地利用市场的方法和手段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就是把社会上部门和个人办的体育健身服务经营单位也纳入全民健身计划服务网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强化这项职能意义重大。

  经营开发中的合作经营、合作开发项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中外合资的一些大型项目.合作期限过长:二是合作中对有形资产有低估现象.无形资产不在评估之列。因此.加强体育部门国有资产的管理.实现产权关系的明晰化、资产评估科学化.对防止在经营开发中体育部门国有资产流失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总体策略是: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主体在培育体育健身市场主体、拓展体育健身市场领域、加强体育健身市场管理三个方面整体推进探索新路子.形成一个以体育健身、娱乐为主的社会化体育服务体系和一个由体育行政部门依法管理的多样化的.多层次的体育健身市场。实现体育健身市场主体多元化和管理规范化。这一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全民健身计划相配套的依托社会、面向市场的体育健身市场运行机制。体育健身市场是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的一项产业.也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

  2群众性体育协会.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站).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应以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不断拓宽群众体育消费领域。

  3体育场馆和各种体育设施应继续坚持”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扩大对外开放,加速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同时要注处理好场馆经营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

  4.体育院校科研单位,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增加社会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有偿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科技开发和成果转让。有条件的院校和科研单位应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健康评估等有偿服务。

  5培育和开发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为全民健身计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创造必备的基础和条件。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应提供各种健康科学文明的体育服务。要考虑人民群众实际的消费水平,重点开发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项目,适度发展高档健身娱乐项目。要在积极引进国外趣味性的健身娱乐项目和设施的同时.做好挖掘和整理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健身娱乐需求.为更多的人提供高质量规范化的有偿服务。

  6切实抓好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本着保障广大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体育健身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宗旨.重点抓好体育经营实体的开业标准和从业条件的制订工作,尽快实施体育健身经营许可证制度。

  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关系到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推进方式的选择。搞好这项工作尚须必要的政策支持。建议应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措施:

  1制定和完善体育健身市场的投入和投资政策。发展体育健身市场主要应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要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革和试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地增加对体育健身产业的投入。

  2加快体育健身市场的立法进程,健全法规体系。当前应根据体育健身市场管理不顺.政出多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体育健身市场管理办法》。地方体育行政部门也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地方性体育健身市场的管理法规。

  3争取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体育健身产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对公益事业提供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各级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在积极争取享受文化和教育部门现有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根据体育自身的特点.力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健身产业的发展。

  4加强体育健身产业规划和管理。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确定通用性健身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体育健身产业发展规划。要尽可能使发展体育健身产业的投资信贷就业用地等列入城乡整体规划.使本地区的体育健身产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要加强对体育健身产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体育健身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准确把握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和未来走向.提高对体育健身产业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5加强体育健身产业规划和管理。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确定健身市场发展重点制定体育健身市场发展规划。使本地区的体育健身市场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加强对体育健身产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体育健身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准确把握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和未来走向.提高对体育健身市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对全民健身活动都非常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及时学习传达省群体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初,我县就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省群体工作会议精神,及时组织召开了县体育工作会议,对今年全民健身工作的特点、形式和开展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研究,明确提出了今年全民健身工作要以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县全民健身计划(2012-2015年)》为主要任务,以“全民健身日”和重大节假日为节点,以贯穿全年的多样性群体活动为主体,以遍地开花的形式在全县社会各界各类人群中,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活动组织机构。我县把全民健身运动作为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了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全民健身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印发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赛区)工作方案的通知》,研究制定了全民健身运动会实施细则,要求各牵头单位(协会、俱乐部等)要按照活动项目设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广泛开展各类体育文化展示和健身活动。各乡镇、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把全民健身活动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如何围绕今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开展好系列群众体育活动,我县全民健身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联席会,研究如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特点,把8月8日“全民健身日”做成一个群众参与面广,影响深远的体育节日,并计划在县翠微广场开展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赛区)启动仪式暨“全民健身日”健身项目大展示活动。同时要求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也要积极响应,书写、张贴各类宣传标语,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各体育协会要组织一个以上的比赛或健身活动,张贴一条以上标语,要在全县范围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以达到宣传全民健身,展示体育成果的目的。三是领导重视,带头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县委、县政府对我县全民健身事业十分重视,把全民健身事业,特别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县领导不仅重视,还积极组织,主动参与健身活动,在我县体育协会中,90%的协会主席都由县领导兼任,且每年都要举办1-2次大型体育活动。四是规范体育设施管理,方便群众参与健身活动。全县统一规定,所有体育场所8月8日“全民健身日”必须无条件的向社会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周末、每天下午下班后及晚上要向社会开放;学校周末要向社会开放。体育场所的开放,为周边群众参与健身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便利条件。因此,今年以来,我县全民健身工作在各级相应组织机构的坚强领导下,从年初到岁末,从社区到乡镇,从机关到企业,群众体育活动热潮不断,各类人群参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充分展现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丰硕的群众体育成果。

  为更好、更有效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动员全社会全力支持、共同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我县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全民健身运动会的目的意义和有关要求。一是召开会议宣传。召开了组委会成员以及牵头单位(协会、俱乐部)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我县的全民健身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各有关单位的职责,使我县全民健身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部署、有总结。二是通过宣传标语宣传。充分利用横幅、宣传栏及《体育》、《今日》、《手机报》等媒体大力宣传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据统计,全县共悬挂横幅标语60余条,在《今日》等宣传媒体刊登全民健身信息20余条。三是利用大型户外LED、电视台进行宣传。在县翠微广场、文化广场利用LED全天候宣传;县电视台也通过滚动字幕、专题新闻等形式轮番宣传。四是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在网络上通过活动图片、活动效果、活动做法、经验交流等,铺天盖地的扑入人们视野,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积极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勇于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为掀起新一轮全民健身浪潮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县在制定今年全民健身运动会活动方案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不同时间段及各体育协会的特点,统筹安排各类全民健身活动项目和赛事,逐步将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向。一是开展了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赛区)启动仪式暨“全民健身日”健身项目大展示活动。8月8日,我县在县翠微广场举办了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赛区)启动仪式暨“全民健身日”健身项目大展示活动,县委王四华,县委、县长刘勇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市体育局副调研员吕继湖同志亲临活动现场,启动仪式后由各有关单位、体育协会1000多名运动员展示了16个体育健身项目,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二是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元月份举办了迎新春全县体育系统趣味乒乓球赛;2月份“龙腾狮跃闹元宵”舞龙舞狮活动;3月份与县妇联联合举办庆“三八”“商务杯”登山比赛;4月底举办了迎“五一”全县工会系统“体彩杯”拔河比赛,来自全县各单位的25个代表队参赛;6月10日至11日,与县教育局联合开展了县“二小杯”县城小学生田径比赛,县城9个学校132名运动员参加了男女组20个项目的比赛;7月25日开幕的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赛区)篮球比赛,共有24个代表队300多名运动员参赛;8月期间举办了县直、驻县单位干部职工第九套广播体赛,全县25个单位9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比赛;9月底举办的2012年全县机关职工乒乓球比赛,共有24个乡镇、24个县直(驻县)单位,共计172名运动员,比赛场次达到210场,参赛人数及比赛规模超往年历史,是我县乒乓球比赛的一次大盛会。11月10日-11日,举办县第一届“苏区振兴杯”乒乓球邀请赛,赣闽两省三市12个县(市)乒乓球代表队参加了比赛。三是充分发挥体育协会开展体育健身活动。5月24日由市钓鱼协会主办,县钓鱼协会承办的市县市区“杯”钓鱼比赛在我县举行,来自17个县市区的3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由健身操(舞)协会组织的晨晚健身活动进一步规范,由县体育局聘用社会体育指导员领舞,全民免费参与健身活动,为我县城市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是农村社区健身活动形式多样。晨晚练不仅仅是城镇居民的健身方式,同时也为广大农村群众所青睐,每当朝霞升起和夕阳西下时,乡间公路、田野草坪开展健身活动的人比比皆是;传统节日期间,扭秧歌活动、踢毽子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登山比赛等活动随处可见;乡镇农动会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参赛项目和人数逐年增多。

  我县不仅注重大众化文明健身方式,而且对传统特色文化体育活动进行挖掘和传承。一是在春节期间,竹篙火龙、桥帮灯等在我县农村广为流传。二是在元宵节期间,“龙腾狮跃闹元宵”舞龙舞狮活动在我县镇、黄陂镇、石上镇、田头镇、黄石镇、田埠乡等地陆续开展。三是在端午节期间,河畔赛龙舟活动更是争先恐后,异彩纷呈。

  为了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提高全民科学健身的意识,我县十分重视科学健身、文明生活的宣传和引导。一是县老年育协会举办了四期“崇尚科学健身,点亮健康生活”的知识讲座。从科学角度讲解了锻炼的目的和好处,重点传授了如何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向老年人推荐了太极拳、木兰扇、柔力球等运动项目。此外,还印制了5000份科学健身的宣传资料,免费散发给群众学习参考,使群众进一步懂得“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的道理。二是培养科学锻炼方法,对一些健身活动的方法、技巧,县体育局会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种培训班,如今年举办的柔力球培训班、太极拳(剑)培训班等。三是在机关、学校等单位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活动,确保做到“人人会做、天天坚持”的目标。

  通过各类学习和培训,倡导了全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推动了我县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广大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建设体育强国基础,为提高全民族体质及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到年的总体目标是: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0%以上。

  ——城乡各族群众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人数比例增加到88%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各级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形成各类体育设施合理布局、互为补充、面向大众的网络化格局。形成自治区,州、地、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五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有条件的广场、公园、绿地、居住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各类体育设施利用率、开放率有较大提高。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有条件的县(市、区)普遍建立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运动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较大发展。60%以上的城市街道、3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

  ——社会体育指导队伍进一步发展。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和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5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和技能有较大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开展。

  ——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新闻媒体等传媒方式,开办全民健身栏目,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制作全民健身宣传片、宣传画,出版全民健身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节庆体育活动,加强全民健身社会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树立体育健身是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积极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纳入学校教育考核主要指标。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青少年健身和运动理念。办好各级各类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传统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城市社区体育工作。各级政府将城市社区体育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做好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体育健身公共服务。街道办事处有部门和人员负责社区体育工作。有条件的街道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社区体育俱乐部等社区体育健身组织,推进社区体育健身站点规范化建设,扶持居民委员会提高体育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小型多样、经常性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整合街道辖区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人才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社区体育与单位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

  ——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各级政府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体站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农牧民体育健身活动,特别是要广泛开展民族民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办好基层农牧动会。

  ——加强职工体育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行业体协、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职工体质测试活动。

  ——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建立健全基层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少数民族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之乡”。做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传承和保护,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全面发展老年育。建立健全老年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办好老年育健身大会和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活动。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老年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兼顾老年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育机构和体育设施。

  ——进一步做好残疾育工作。建立健全残疾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方便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办好残疾人运动会。

  ——认真推行各种体育健身标准和健康有益的健身项目。采取多种办法广泛开展达标活动,积极推行各种健康有益的体育健身项目,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

  ——办好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地就近”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促进广大群众经常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加大各级财政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留归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体育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调动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全民健身事业。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部分,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扣除。

  ——合理规划,建好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十二五”期间,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保证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城乡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基层政府要监督落实。充分利用广场、公园、绿地、居住区等公共场所和山野等自然条件,建设室外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城市建设要考虑居民出行方便兼顾健身、休闲需要,建设更多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提供多种便利条件,促进居民体育健身活动。

  ——提高各类体育设施利用率。各类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公园每天有固定时段免费向公众体育健身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被挤占、挪用。

  ——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加强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体育行政部门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及办公用房、体育设施、工作人员、活动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依托业余体校、公共体育设施建立县级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组织。街道、乡镇综合文体站要建立健全体育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要支持职工体育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及队伍的管理。地、州、市要普及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及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县(市、区)也应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加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重视培养指导少数民族体育和残疾育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及高危险性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必须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从事相关工作,逐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持证上岗制度。

  ——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健全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普及志愿服务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

  ——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不断创新体育健身新方式,积极开展户外运动,发展体育与文化、医疗、教育、旅游相融合,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相融合,互相带动、共同发展。扶持大众化体育健身休闲场所运营和体育健身休闲用品开发,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加快体育健身休闲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体育健身标准化工作,加快推行体育健身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服务规范,提高体育健身科学性、安全性和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科研和法制建设的能力。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进一步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建立健全体质测试服务机构,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开展适合国民体质与健身特点需求的科研攻关,研制、推广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健全全民健身科研机构,扩大研究人员队伍,提高研究水平。

  (一)本计划在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由自治区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和组织实施。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领导协调机构,领导全区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各项工作。

  (二)各地、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各部门、各行业也要制定相应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做好对国家、地方及行业系统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评估,保障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6月10日是《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规定的全民健身日。6月10日所在月为全民健身月活动时间。各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在5月—11月间开展,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经常化。

  (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科学文明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不同层次的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家庭运动会、全民健身路径运动会及单项体育赛事等,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丰富城乡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二)大力宣传《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加大全民健身月的宣传力度。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以及制作宣传板、悬挂横幅、升空气球标语、印发宣传品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全民健身月活动的社会影响。

  (三)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科普知识咨询活动,举办科学健身知识讲座,传授科学健身知识,进行健身指导咨询,引导群众自觉参加科学健身活动。

  (四)积极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区体育局将于10月—11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群众免费进行体质测定和健身咨询活动,把科学健身知识送到广大群众身边。

  6月16日,我区举行全民健身月活动启动仪式暨禄口街道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各镇(街道)要结合各自实际,举办全民健身月活动启动仪式暨文体节目展演,各村(社区)也要组织相应的竞赛或文体活动。

  10-11月份,区体育局将组织区国民体质测试站所有工作人员深入各镇(街道)、各村(社区),免费为广大群众进行体质测试,并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

  6月份,区体育局、区妇联联合组织*区“健身家庭”评选活动。对获得20*年度*区“健身家庭”荣誉称号的家庭进行表彰,并颁发证书。

  7—8月份,结合全民健身月活动,区体育局将对各镇(街道)安排一次讲师团授课,要求各镇(街道)及村(社区)体育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人员参加。

  (一)各镇(街道)要认真贯彻实践“”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展示《全民健身纲要》颁布十一年来我区群众体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各镇(街道)要突出全民健身月活动的主题,采取大型活动和小型活动相结合形式,使全民健身月活动既有一定的规模性,又有一定的群众性。

  (三)各镇(街道)要积极开展体育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宣传渠道,组织举办体育法制宣传专栏、有奖征文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

  (四)各镇(街道)要加强对全民健身月活动的领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策划,周密组织,讲究实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各镇(街道)要及早统筹安排,制定活动方案。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它的实施重点是青少年儿童,实施目标在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学校是青少年的集中地,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担负着培养造就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培养学校体育工作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的高师体育院系,在这项跨世纪工程实施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优势,配合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如何抓住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这一良好机遇来促进本专业的全面发展,均是高师体育院系面临的新课题。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对促进高师体育院系面向21世纪求发展,均有十分重意义。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要保障它的顺利实施,必须以系统的全民健身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为先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摆脱全民健身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让国民在科学健身活动中享受到体育强身的实效,达到增强国民体质的目的。因此,建立全民健身的科学理论,研究全民健身的科学方法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首要任务。

  2.2研究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是高师体育院系日常科研工作的一项任务。高师体育院系在研究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学科队伍中聚集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各类专业人才,具有学科门类广,人才齐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为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保证,对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

  2.3培养优秀体育教师,促进青少年健身活动开展是高师体育院系的基本工作。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责无旁贷地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的教育者和指导者。他们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终身健康教育、培养锻炼习惯、增强体质的多重任务。青少年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他们的体育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学校,学校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这部分人的体育活动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无疑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讲,通过高师体育院系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能否胜此重任,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儿童中的实施效果。因此,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中的实施效果,是高师体育院系在这项宏伟工程中应起的作用。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国民,社会群众体育活动与健身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群体健身活动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全社会推行全民健身计划,需要一大批具有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并有较强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能力。要达到《制度》规定的标准,必须进行培训。作为高师体育院系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与条件。充分利用教学人才优势与教学条件优势,培训一大批优秀的体育指导员,对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师体育院系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人才培训作用。3把握机遇,利用优势促进高师体育院系的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掌握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促进体质增强是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的历史重任。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高师体育院系在培养目标上要主动适应学校体育的新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增设群众体育课程(不同人群的生理、生化、保健、体育健身方法等有关课程),加强全民健身的责任感教育,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高师体育院系虽是人才聚集,但因过去旧的教学观念,教师对体育健身和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手段了解和研究并不多。因此,要改变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健身为目的教学观,教师除在思想上更新观念外,教学中也应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体育教师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实施《计划》亟需科研为先导。高师体育院系应将科研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全民健身,积极开展健身功能研究,加强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生理特点、健身方法与手段以及体质测定标准的研究。这不但是高师体育院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

  高师体育院系应发挥教学单位教学资源优势,把为社会培养体育指导员作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为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高效计划,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培训出一大批有热情、有能力、懂技术、懂理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第一条为了普及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增强公民体质,维护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开展、指导和管理,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维护,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是指由政府倡导全市公民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本办法所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社会力量建设和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健身场(馆)、中心、场地、设备(器材)。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全民体育健身工作必须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并积极组织符合基层特点的全民体育健身活动。

  第九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体育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开展全民体育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全民健身专项资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在全民体育健身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二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设置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城市规划行政部门,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标准、规模、功能、用地定额指标、建设选址等规定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本级公共体育设施设置规划,报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需要使用国有土地的,可以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2020年前全市达到人均体育场地1.3平方米。

  第十三条统筹规划做好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年前,市一级要建成能承办全省综合性运动会和全国单项体育比赛中心;县(市、区)都要建成一处全民体育健身中心,具有标准塑胶跑道的体育场,具有一定规格和规模的体育馆、游泳馆。

  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应当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满足各类人群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

  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设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的规划设计未达到国家和省有关规划技术要求的,规划行政部门不予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新建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体育健身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住宅建筑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组织验收时,应当有体育行政部门参加。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功能,不得缩小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第十六条旧城区、公共场所及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维护所需资金,由政府投入、捐赠资金、体育公益金三部分组成。

  体育健身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使用、维修、更新、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定期对体育健身设施进行维修保养,保证正常使用。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面向社会的各类体育健身设施和体育健身经营场所。

  第十九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公布开放时间,并在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的体育健身设施应当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向学生开放;在不影响教学和学校安全的情况下,应当向社会开放。

  第二十一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及场所向社会开放,不需要增加投入和专门服务的,应当免费开放;需要消耗水、电、气或者器材有损耗以及需要有专门服务的,可以适当收费,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收费标准由市体育行政部门、物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

  体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加强对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经营管理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管理单位不得将设施的主体部分用于非体育活动,但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出租的除外。临时出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十日;租用期满,租用人应当负责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设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不得侵占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预留地的,或因公共利益确需拆除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当将体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配备必要的体育设施,加强对学生的体质监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组织开展“两操、两课”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全校性体育运动会。

  第二十五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本单位特点,制订体育健身活动计划,组织工作人员在工作前或者工作间进行体育锻炼,并开展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举办城市运动会、农动会和各类竞技体育比赛,推动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县级以上体育教育、训练机构可以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器材和技术人员,组织举办各种体育健身俱乐部、夏(冬)令营、培训班等,传授、推广、普及科学、实用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方法。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发掘、整理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开展传统体育健身活动。

  第二十七条公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应当讲科学、讲文明,遵守体育健身场所的管理制度,爱护体育健身设施和环境,遵守社会公德,不得影响其他公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第二十八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单位和个人开展体育健身科学研究,推广科学的体育健身新方法、新项目、新器材。

  第二十九条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认定标准和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社会体育指导员按照技术等级证书确定的范围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宣传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

  鼓励体育教练员和学校体育教师等体育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体育健身的指导(辅导)工作。

  第三十条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中从事体育技能传授、锻炼指导的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

  第三十二条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应当依法设立,合理收费,配备具有相应职业资格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提供安全、优质、科学、文明的健身服务。

  第三十三条体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颁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制定国民体质测定方案,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十四条市体育行政部门建立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监测中心和监测站要配备专业测试人员和合格的体质测试器材,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和监测工作。

  第三十五条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建设,每3年进行一次全市性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第三十六条提倡市民每年参加体质测定,及时了解体质状况,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本单位人员参加体质测定。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的,由规划行政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补建;逾期未补建的,由规划行政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侵占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由国土、规划行政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做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侵占、破坏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造成设施损坏的,应当赔偿损失;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体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体育、教育、规划、国土、建设等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据我国国家体育总局于2000年颁布的《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该纲要首次明确了,要科学的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涵盖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全面健身系统,建立一个具有“利民、亲民、便民”三个方面特点的健身服务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各个群体集团都可以平等的参与全民健身活动[1]。具体阐明,就是要科学、全面的实现体育资源利用的平等,可以极大的调动群众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因此,在构建“利民、亲民、便民”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应该在全民体育文化方面、全民健身设施方面、全民体育健身管理方面、全民健身身体素质监测方面和全民健身组织管理几个方面出发,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终着眼点,以人为本。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应全民健身服务的逐渐重视,我国已经有大量的学者对全民健身方面进行了度,全系统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并且我国目前的全面健身服务的前期理论架构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实践应用方面还有所欠缺。为了达到在2020年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近期发展目标,我们在实践上应该有所加强。

  通过大量实际调研、文献资料查询、网络媒体介绍、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还依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的不足。1.宣传力度不足,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宣传力度不足,对于民众对于全民健身基本知识的了解不多,并没有能够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主动性。2.健身设施不全面,目前很多城市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健身设备及健身场地。即使在已经建立了健身中心的城市里,健身设施仍然不完备。存在着健身器材老化,健身器材不全面,健身场地面积较小。3.健身组织机构缺失,由于乡镇、社区、街道等各级部门对于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了解不足,从而导致了很多地区缺乏健身组织结构,使得在管理层面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扶植,造成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缓慢。4.活动平台较少,目前我们还缺乏扎根于基层群众的体育赛事,应该积极的带动和引领各类群众积极参加团体体育赛事。比如可以以办好各级会,户外徒步大会,老年人秧歌大赛,广场舞大赛。应该与学校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开展课外活动、体育竞技,课间间操等活动。应该将柔道、田径、乒乓球、摔跤及三大球类运动等项目进行高层次顶层设计,使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更多,更优的活动平台。5.体质调研及测评制度急需建立,由于我国全民体育运动开展时间较短,还未能建立一整套的科学化的体质测评体系,很多人的体育锻炼只是胡乱的、松散的运动,目前还未能够依据每一个人的居住环境、性别、职业特性、体质、接受医疗服务的情况及时的为每一位运动人员提供肌肉、运动能力j9九游会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身体水分、心脏功能、脂肪、最大摄氧量、蛋白质、靶心率等方面的测评和具体指导。

  为了解决已有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1.加强对全民体育运动的宣传,营造一个全民健身的范围要想培养出群众的科学的健身意识,必须要通过培养群众健身意识方面下功夫。应该加强引导,体育宣传,把宣传工作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例如可以通过社区宣讲、网络宣传、体育宣传、建立科学健身画廊等方式进行引导。2.加强理论培训,合理利用教师资源通过定期对全民健康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将部分体育教师以及部分健身教练也纳入到培训人员之中。通过提高一线工作和指导人员的自身能力,增加一线培训人员的整体数量的方式,来满足人民对于不同层次的全动的需求。3.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经费充足应该建议相关部门将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应开支完全纳入财政预算当中,定期要进行预估和资金投入,为全民健身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全民体育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出科学对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科学发展为基础,以人为本为最终目的,全民健身为途径。我们应该加强对科学健身、全民健身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相关的政府服务部门,与相关高校合作制定出事宜我国国情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促进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2]王莉,孟亚峥,黄亚玲,邹新娴,李圣鑫,王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成与标准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03).

  [4]武杰.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1).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