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快乐健身老人玩转柔力球
快乐健身老人玩转柔力球手挥球拍,高接低抛,闪转腾挪,灵活潇洒……柔力球运动作为一项将太极和现代网球、羽毛球相结合的创新运动,既健体又健脑,成为中老年健身爱好者新宠。潍坊柔力球队成立两年多来,潍坊柔力球爱好者每天训练、自费参赛,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柔力球运动中。
又叫太极柔力球,“太极”是这项运动的根本和生命。太极柔力球圆弧轻划,看似软弱无力、轻松自在,然力度拿捏、方位掌握均耗损巨大,一场球下来,轻则汗流浃背,重则腰酸腿软。球拍类似于羽毛球拍子,球拍击球面薄布状,且印有太极图案,球像网球,由外层的皮、最里面的细沙组成。
16日,记者来到宝通街文化路顺翔全民健身中心,这是潍坊柔力球队经常训练的地方。虽然刚结束了市运会的比赛,65岁的冯新建和队员们依然坚持每天训练。作为市运会柔力球比赛的裁判长,冯新建是潍坊比较早接触柔力球项目的人,在队员们训练时经常充当教练。
记者在现场看到,队员们在打球时看上去像羽毛球一样挥舞球拍你来我往,但是接球后是画圈打出去。队员手中的拍子仿佛和手臂融为一体,每个动作都在空中画出优美的弧线,将柔力球控制在球拍上,抛给对方。
“它与持拍球类运动的技术完全不同,它不是将球推打出去,而是用身体带动球拍挥旋,产生惯性离心力将球抛甩出去。在比赛中,球掉地或者动作不规范都要失分。”70岁的柔力球爱好者鞠俊廷说,柔力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从入球到出球是由迎、引、抛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连贯、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弧形引化过程。它要求首先顺着来球的方向、线路,主动伸拍迎球,使球从球拍的边框悄无声息地切纳入球拍。球入球拍后,以两脚为支撑,双腿发力,力通过腰的分配组合,使身体和手臂以及手臂所持的球拍和拍内的球,以身体的横轴、纵轴和矢状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在旋转中使球在球拍中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再以这个离心力的惯性将球沿弧线的切线方向甩出球拍。
记者发现,队员手上的球拍类似于羽毛球球拍,但击球面不是网状结构而是薄布状,球则更像网球。据鞠俊廷介绍,柔力球借鉴网球、羽毛球的场地、规则等要素,并融入了太极精髓,“转圈画弧就像打太极,锻炼全身。”
退休后的冯新建练过羽毛球、踢过毽子,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了柔力球运动,便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不过,目前潍坊玩柔力球运动的人还比较少,全市玩花式柔力球和竞技柔力球的人不到200人。
冯新建说,2017年4月,他和几位柔力球爱好者共同成立了潍坊柔力球队,队员平均年龄58岁左右。作为新兴运动,很多人对柔力球还并不了解,很多队员也了解不深入。他们“走出去”去外地培训学习,“引进来”邀请外地柔力球资深教练前来教学。“无论是学习、培训还是外出比赛,我们全部自掏腰包。”冯新建表示,同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柔力球运动,他到高密等县市区义务开班讲学。
近两年,队员们到安徽、洛阳、烟台、晋城等地自费参加了省市乃至全国不同级别的老年柔力球比赛。这群平均年龄58岁的中老年人,经常赶夜车、坐硬座、来不及好好休整就投入比赛。因为热爱,累也不觉得累。“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它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锻炼,特别适合老年人j9九游会AG真人官网。”冯新建表示,在多次参加比赛时,他认识了一位烟台的选手,几乎每次都是第一名。当他得知对方因为练习柔力球改变了从前体弱多病的身体状况后,很受鼓舞。
冯新建说,刚开始接触柔力球运动时,他和鞠俊廷去济南、北京学习。“早上5点从潍坊出发,中午到济南,为了节约时间,在路边绿化带蹲着吃盒饭。”在济南初步学习后,当晚又坐火车去北京参加全国的柔力球培训班,经过了专业系统的学习,有了很大提高。
在中国老年育协会主办的2019年全国老年人柔力球(竞技)交流活动竞赛上,潍坊柔力球队获得了团体第六名,这是他们组队以来,参加众多比赛取得的最好成绩。
潍坊柔力球队的队员肖玲介绍,此次比赛分为团体赛、竞技技巧赛、表演项目三类,其中他们参加的竞技团体项目采用五盘三胜制,每盘三局二胜制,出场顺序为男单、女单、混双、男双、女双。比赛共有23个省市代表团参赛,他们先后与河北队、中国香港队等四个强队过招,与河北队的对战最为激烈。
“这场打满5场才决出胜负,队员最后都没有力气了。”肖玲说,一般来说,一场比赛要耗时半个小时,打完5场的强度可想而知。
“获得全国第六名的成绩我们很高兴。”肖玲表示,相比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群体规模大的省市,柔力球项目在潍坊兴起时间比较晚,参与人群也比较少。
潍坊柔力球队的队员们非常重视这次比赛,赛前去济南的省柔力球俱乐部封闭训练了一周。“在潍坊跟自己人练,提高不大。”肖玲表示,省柔力球俱乐部里面有来自德州、济宁、淄博等全省各地的柔力球高手,互相切磋训练,封闭训练一周,得到快速提升。
冯新建说,这项运动已经在大中城市开始火起来了,深受社区老人喜欢。全国已有数十所高校在教学中开展了此项目。他希望在潍坊,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柔力球的练习,一起强身健体。文/图本报记者隋炜凤